進入2018年以來,蘇州農業擔保在面臨政府平臺擔保業務萎縮、商業項目風險凸顯的不利因素下,順應經濟形勢變化和行業發展趨勢變化,通過穩平臺、控風險,以及加大對“三農”和中小微企業產品類業務的拓展力度,逐步調整和優化公司業務結構,提升業務質量。尤其隨著《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及四個配套辦法的出臺和實施,公司在擁抱監管、回歸主業的行業大背景下,把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蘇州市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作為首要工作目標,通過全力拓展“農發通”與“擔擔合作”兩個主打“三農”產品業務,彰顯農業農村普惠金融特色,引導金融資本精準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農發通”產品完成版本升級
“農發通”產品自2013年7月18日正式推出以來,在市財政局、市委農辦、市農委一貫長期大力的關心指導幫助下,蘇州農業擔保為加快產品的推廣,發揮“兩腳泥”精神,下鄉鎮、走村落,深入田間地頭,利用各種渠道積極組織業務營銷,六年來已經累計擔保放款319戶91573萬元。2018年4月18日,在蘇州農業擔保積極參與下,蘇州市財政局、市委農辦、市農委聯合發文《關于進一步推進我市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由蘇州農業擔保作為蘇州市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業務的實施主體,要切實履行好公司“三農”使命和責任,加強針對“三農”業務產品的開發,加強與江蘇省農業擔保公司的合作,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此次通過修訂完善“農發通”產品管理辦法,進一步擴大了產品惠及面,增加了合作金融機構數量,降低了擔保收費標準,使得農業農村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擔保難”等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二)“擔擔合作”成功落地蘇州
2018年3月6號,在省市兩級財政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蘇州市農業擔保與江蘇省農業擔保正式簽署業務合作協議。本次與江蘇省農業擔保的全面合作,是省市兩級國有擔保機構合作的一種創新模式,對于建立完善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體現省市兩級財政金融協同支持“三農”發展是一種創新模式,通過降低擔保收費和引入低成本信貸資金,能有效解決農業發展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同時將進一步提升蘇州市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標準,實現強強聯合和互利共贏。
(三)不拘形式多措并舉,加大產品宣傳力度
請進來,組織召開產品推介會。邀請市財政局、市委農辦、市農委、區(縣)相關農口部門以及所有合作銀行參加會議,進行政策宣講和產品介紹。走出去,主動上門進行產品推介。利用農委、農辦工作會議,農村干部、職業農民培訓以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年會等活動場景,發放產品手冊,介紹業務流程;主動對接蘇州銀行、江蘇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常熟農商行、張家港農商行等各大行三農事業部或普惠金融部進行產品介紹和業務對接;邁開腿,勤下鄉。借助農委、農辦的力量推廣至各鄉鎮、村,匯總有資金需求的客戶名錄,逐戶上門營銷。
2018年4月份以來,前后共組織參會人數1000多人,參會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0多家,走訪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殖戶等315戶,涉及融資擔保金額55435萬元。
(四)風險第一,兼顧效率,不斷優化業務流程
針對“三農”業務地區范圍廣,合作銀行和業務項目多的矛盾和特點,蘇州農業擔保主動加強與合作銀行的溝通協作,優化工作流程,采取連線、連片、集中時間等方式,與合作銀行共同開展現場盡調,雙方共同確認客戶準入條件,減少來回信息溝通,為業務大規模迅速開展提供保證;簡化審批流程,公司內部項目審批采用“三級審批”制度,能夠做到見單即批;“擔擔合作”業務中,為盡量減少業務環節,多次與江蘇省農業擔保公司磋商流程優化,提高工作效率。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業務規模穩健增長 “三農”金融普遍存在業務金額小、客戶分散、業務種類多、項目情況復雜等問題,蘇州農業擔保利用網點布局優勢,將人員、業務下沉,主動尋找、對接各地鄉村振興熱點,全力拓展“農發通”、“擔擔合作”產品,在適度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業務規模實現穩步增長。2018年1-7月,兩項業務已經累計實現放款76筆7332萬元,戶均僅96萬元;另有待審批項目41筆近8000萬元。 (二)普惠金融獲得感得到較好體現 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天王塢茶果專業合作社是“農發通”產品的第一批客戶。早在2013年春,當時正值茶葉收購季節,合作社負責人姚某正在為茶葉收購資金犯難的時候接到了蘇州農業擔保打去的產品推介電話,并在之后的一個星期中即成功獲得了第一筆貸款資金60萬元,切實解決了合作社的茶葉收購資金缺口。經過多年的扶持發展,合作社除了收購當地的茶葉,還自主研發自有產品,其中 “碧水緣碧螺春”先后獲得了碧螺春茶十大生產基地稱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綠茶制作技藝(碧螺春制作技藝)稱號,蘇州市地方名茶優茶評比特等獎等;“熙紅紅茶”,首家獲得碧螺春紅茶專利,在市級名優茶評比中獲得了特等獎。該合作社也獲得市三星級合作社稱號。 麥田禾盛有機農場租用了相城區望亭御亭現代農業產業園160.72畝農業用地,用于種植各類有機蔬菜,由于農場處于起步創業階段,自有資金來源不足,又缺乏從銀行直接貸款的條件,雖然產品銷路很好,但因存在著資金缺口,農場實際種植面積為并未完全覆蓋,未能體現規模經濟效應,公司業務一部在聯合銀行走訪產業園區的管理部門,通過對園區內農業企業的規模、分布及資金需求進行摸底,事后主動上門營銷,并于今年8月份為企業成功融資100萬元,解決了農場發展的后顧之憂。 結合新一輪美麗鄉村建設,針對農村基層對農房翻建、改建的愿望很強烈,“擔擔合作”與農業銀行蘇州分行合作推出了“農房貸”按揭業務,以家庭成員信用反擔保為主,最高額度可達50萬元,最長期限10年,可按月按季按年分期還本付息,此項業務極大的吸引了農村居民的參與度,經過一番努力,短短數月時間,就為44戶村民發放1113萬元貸款資金。 政策性農業擔保業務不僅要體現其普惠性,更要在提升農業產業的“質”方面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太倉分公司今年利用“農發通”產品為太倉市源泉奶牛場取得了120萬元擔保貸款,用于牛舍的擴建和購買進口的優利農擠奶臺設備。通過資金的投入,促使奶牛場養殖模式由原來的拴養模式升級為國際先進的散養模式,從而增強奶牛體質,從而提高牛奶的品質,而牛奶品質又跟牛奶收購價直接掛鉤,有利于增加企業利潤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及計劃 (一)明確以“三農”為主業,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確定主要業務方向以農為主,將普惠金融做實做優,盡量做到“應保盡保”。業務、風險部門在此總原則下統一項目風險口徑,做到有事相互協商,盡量做大“農發通”、“擔擔合作”業務規模,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再無資金短缺的后顧之憂。 (二)抓好隊伍建設,培養團隊扎實作風 蘇州農業擔保對人才隊伍的業務素質要求是“懂財政、懂金融、懂農業、懂市場、講誠信”,要求具備“兩腳泥”的工作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要讓員工明白,服務鄉村振興,做好農業農村普惠金融事業,我們永遠在路上。 (三)抓好基層布點,提升“三農”普惠金融獲得感 進一步加強與市、區各地農委、農辦以及鎮、村等各級政府部門溝通聯絡,積極探索利用鄉鎮農技站、農經站等基層網絡擴大項目來源;重視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合作,尋求小微金融產品的開發機會;主動尋找、對接各地鄉村振興熱點,宣傳蘇州農業擔保產品特點和優勢,逐步擴大農擔政策影響,探索通過村級黨團組織進行普惠金融業務基層布點,有序規范農村金融行為,讓農村農民深入體會到普惠金融的獲得感。 (四)抓住新的機遇,研發接地氣、可復制的擔保產品 充分利用當前政策面對小微企業及“三農”的傾斜支持,與合作銀行一起開發更多接地氣的“三農”金融產品,為鄉村全面振興戰略服務。如在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財產權、農村集體資產股權以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等領域如何更好的發揮國有政策性擔保機構的作用等等作出積極的探索和努力。